黄陂泥塑:武汉黄陂区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武汉黄陂泥塑
湖北省武汉黄陂产地宝:黄陂泥塑,武汉市黄陂区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录-武汉黄陂泥塑。黄陂泥塑是地方传统手工艺术,历史悠久,技艺娴熟,艺人辈出,作品精湛,延续传承了黄陂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化育了黄陂一方百姓。
以易厚庆、彭发生、梅先俊等泥塑大师为代表的艺人们在授徒时,口口相传、耳提面命,注重对子侄一辈的道德教化。乡亲们耳濡目染,在泥塑的故乡李集泡桐形成了忠孝廉节、礼义智信的乡风家风民风。
泡桐二中等当地学校以传统泥塑艺术为主要内容,自编乡土教材,定期开课学习,将忠孝廉节传承给下一代,礼义智信的根子深深扎进孩子们的心灵之中。
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期,黄陂李集、泡桐一带是泥塑的发祥地,其泥塑工艺早期主要用于雕塑庙观中的神像、佛像。
湖北及其邻省,乃至全国各地的大型庙观神像大多是黄陂泥塑艺人主塑或参与塑成。
最负盛名的是黄陂李集街泥人王村泥塑艺人王煜父子在清道光年间历时9年塑成武汉市归元寺罗汉堂500罗汉。
黄陂泥塑以泥巴为主要材料,通过构思、绘图、捏小样、和泥巴、扎骨架、制坯、精雕、补裂、打磨、上色等多道工艺而成。在黄陂广袤的土地上,涌现出大批民间泥塑匠人:省级泥塑传人易厚庆、彭发生,市级泥塑传人梅俊先等等,他们均建有自己的泥塑工作室,有的还开了泥塑工艺厂。
2014年,黄陂农民泥塑家梅俊先应邀赴美国讲学,把黄陂泥塑文化传播到世界的舞台。
这些泥塑艺术家就是我们身边的文化乡贤,他们一代代扎根乡土、无私付出、倾心传艺,默默推动乡风、家风、民风向上向善,用传承传统文化来传播文明乡风。
黄陂区先后成立了黄陂泥人协会、泥塑协会以及李家集、泡桐泥塑艺人联谊会等,先后有近百名匠人加入。这些匠人创作的泥塑作品栩栩如生,鲜活有趣。他们用自己的技艺与匠心表达着本地区民间精神的发展、延续和传承。
在黄陂李家集,几乎人人都是玩泥巴长大的。这里有着浓厚的泥塑创作和传承氛围。
黄陂泥塑宣扬的忠、孝、廉、节、礼、义、智、信和真善美等健康向上的主题,泥塑更是展现了黄陂人民的聪明才智、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高超的技艺。
技艺传承至今,以李家集街文化站为代表的诸多文化站开辟了泥塑陈列活动室;
以泡桐二中、前川二小、五小为代表的中小学广泛开展泥塑兴趣第二课堂,自编泥塑乡土教材,传承泥塑文化。全区共培养各类泥塑传人近2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