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鲈鱼:龙海江东桥边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东溪奉母鱼江东鲈鱼

产地宝 m.chandibao.com 阅读:

江东鲈鱼:龙海江东桥边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东溪奉母鱼江东鲈鱼,产地宝福建漳州龙海产地宝:江东鲈鱼,龙海江东桥边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东溪奉母鱼 江东鲈鱼。因江东桥下附近水域,属九龙江北溪流域,江深水清,淡水长流,所产鲈鱼,远近驰名,故名“江东鲈鱼”。据传,此鱼由松江(今上海市松江区)传种而来,谓之“东溪奉母鱼”。此鱼肉嫩洁白,味美不腥,营养价值高,为他处鲈鱼所不及,烹调后乃为上品佳肴。“江东鲈鱼粥”“江东鲈鱼卷”被评为“中华名小吃”,“江东鲈鱼丸”也被评为“福建名小吃”。 

江东鲈鱼:龙海江东桥边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东溪奉母鱼江东鲈鱼,产地宝
江东鲈鱼,鱼肉嫩而洁白,味美不腥,营养价值极高,为他处鲈鱼所不及,经过厨师烹调后味道更是妙不可言。

说起龙海江东,有一道特色美食可谓家喻户晓,这就是江东鲈鱼,味道特别鲜美。这种舌尖上的记忆,总是让人饶有趣味、回味不尽。在龙海当地,江东鲈鱼馆、鲈鱼一条街早已远近闻名。

入夜,到江东一带品尝鲈鱼,欣赏江边风景,那可是一种独特体验。

龙海江东鲈鱼,又称“阔嘴鲈”。产于江东桥下北溪水域,这一带流域江深水清,所产鲈鱼,远近驰名。江东鲈鱼嘴阔,身长,鳞细小,色银白,背后不规则小黑点,黑白清晰分明。

江东鲈鱼:龙海江东桥边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东溪奉母鱼江东鲈鱼,产地宝

关于江东鲈鱼的小故事

宋时,高东溪,漳浦县人,据传高事母甚孝,其母平时喜食鲈鱼,宋大文豪苏轼在《赤壁赋》中有“松江之鲈,巨口细鳞,乃鲈鱼之上品”的美誉。后高东溪告假,取水道回乡,在船仓另装活水仓柜,由松江带活养鲈鱼奉母。

当船驶抵江东桥下时,高拟将鲈鱼烹之以奉母,其母观此鱼形态活跃美观,不忍食之,遂对东溪说:“此鱼来之不易,食之今后难得。不如将此鱼投入江中,使之传种,世代繁衍,让后人有此佳品可餐。”东溪遵照母意,遂将所带活养的松江鲈鱼尽放于江东桥下,从此鲈鱼在此繁衍不绝,遂成江东名种。

说起江东的味美鲈鱼,当然也避不开江东古桥。美食街的生意兴隆,拥有数百年历史的江东古桥功不可没。除了品鲈鱼,来石桥走走看看,也是游客们到江东的必然选择。

2001年,江东古桥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人文景观桥。时至今日,古江东桥虽已丧失交通枢纽功能,但仍具观赏和研究价值。桥下,滔滔九龙江水滚滚而过,为古桥增添一分波澜壮阔之美。

这座始建于南宋的石梁桥,历经宋、元、明、清,历尽沧桑。时至今日,江东桥如何落成仍然是谜。

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在《人民日报》上发文说:“我国劳动人民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有的石梁一块就有200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

江东桥自宋朝肇建以来,屡毁屡修,共有十余次。1972年新改建的古江东桥,一段时间来承担了国道角色。1994年,国道324线新江东大桥建成,江东古桥完成历史使命。为了保护古桥,村民在桥头立上一块大石,只供行人与自行车通行。古江东桥才得到更好的保护。
江东鲈鱼:龙海江东桥边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东溪奉母鱼江东鲈鱼,产地宝
如今,江东古桥南侧两公里外的双向四车道江东大桥早已取代了江东古桥的交通地位,但关于江东古桥的故事至今仍在流传。据清阮旻锡编撰的《海上见闻录》载: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三月,郑成功与清军总督陈锦交锋,战于江东桥北,陈锦大败,全军被消灭。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粤军陈炯明驻漳州,而北洋军阀臧致产进驻厦门,双方在江东桥两岸对峙一年多。

抗日战争厦门沦陷后,为阻止日军进犯漳州,国民党福建军政当局下令炸毁该桥一跨。

1949年9月19日,解放军先遣部队赶修简单木板桥,大部队顺利过江,继续前进。1953年7月16日,解放军又赶修钢木板桥面,终于让增援部队及时赶赴东山岛,为东山战役大捷作出贡献。

产地宝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