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窑瓷器:平和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平和窑瓷器的历史(3)
当年的十里窑烟,从平和旧县城到南胜五寨的袅袅升空,也许跟地域有关。在交通基本靠水运的年代,从南胜出发的船只可以沿花山溪顺流而下直达月港。回望明朝,月港取代了泉州港,成为“闽南一大都会”。
朝廷对海上贸易严格控制的背景下,原来偏安一隅的月港被朝廷的目光忽略,超越福州港,甚至广东港,早就是“市镇繁华甲一方,古称月港小苏杭”。
仅仅有交通便捷是不够的,平和窑的异军突起不能不牵扯到景德镇。明万历年间(1573—1620)出现的原料危机,让景德镇的官窑曾两度停烧,民窑也因横征暴敛,一再受阻乃至被扼杀。
矛盾冲突,窑工抗争,还有朝代更迭的动荡,景德镇的窑烟几近停歇,而当时外销市场的强劲需求,给了平和窑千载难逢的机会。历史总是这样,危机可以是生机,一些人的绝望却是另外一些人的希望,平和窑的窑烟升腾得更有生机和活力。
如果没有清政府的“海禁”,也许月港依然繁华,也许平和窑的十里窑烟依然是今天的风景。但“海禁”实行了,朝廷的稳固肯定是清朝统治者的首选,何况当年他们的目光也许根本就没有在平和的十里窑烟停留过。
一条政策足以改变许多,月港衰落了,平和窑的十里窑烟也熄灭了,就像一首歌曲,突然戛然而止,成为逐渐消失的背影,在历史的巷道中渐行渐远。
平和瓷峰回路转是“克拉克”号,它复活了一种传说,在平和窑青花瓷靓丽的身影回旋在不同场合的时候,“南澳一号”让这种传说更为厚重、充实。上万件瓷器是何等的冲击力!平和窑青花瓷屡屡从专家学者、播音员的口中出现,冲击我们的耳膜。
无论是电视画面,或者在平和观看实物,平和窑青花瓷那温润的质感,典雅的色调不仅仅是古、雅、趣的感觉,更是心灵平静、心境平和的催化剂,总能在面对时意境悠远。而曾经的十里窑烟,只能是故事传说一般,回旋在记忆里。